Meet遇見 |
訂房電話06-9931212 |
澎湖縣白沙鄉港子村1-6號 |
夏天來了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950567 |
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250號 |
藍海風晴 |
訂房電話06-9952115 |
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17之21號 |
大嗓門澎湖民宿 |
訂房電話0931-810765劉先生 |
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105一77號 |
海旅巢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263539 |
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83-51號 |
澎湖星海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950076 |
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17之23號 |
海藍藍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265500 |
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83-50號 |
澎湖海灣灣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265547 |
澎湖縣馬公市西衛里83-56號 |
鎮海灣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931998 |
澎湖縣白沙鄉鎮海村17-5號 |
澎湖杉之林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950890 |
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1246號 |
海水正藍民宿 |
訂房電話06-9221928 |
澎湖縣湖西成功村8號之7 |
翔鴿渡假別墅 |
訂房電話06-9275009 |
澎湖縣馬公市永安街31號 |
每年夏天是澎湖燈火漁業捕撈洄游性魚類盛行的漁汛期,澎湖魚干加工產業就會把丁香、扁(魚昷)、四破、象魚、臭肉等魚類簡單鹽煮(現井垵至嵵裡的業者改以蒸汽室蒸熟)後,整排併放在大馬路旁或者家戶門口埕,曬成魚乾後延長保存期限,一年四季都可食用。
位於馬公風櫃半島尾部北端突出的海崖,俗稱「蛇頭山」的山丘上。稜堡為荷蘭人在1622(天啟2)年至1624年間所建,為全臺第一座西式稜堡。當時荷蘭艦隊在雷爾生的率領下,於
位於澎湖縣白沙鄉東北方,是搭乘快艇前往吉貝嶼、險礁嶼、目斗嶼等北海渡假旅遊的主要出入門戶,附近島嶼可以浮潛、欣賞珊瑚礁海底景觀、餵魚、水上摩拖車、香蕉船、鴛鴦快艇及其他水上活動等等;赤崁碼頭附近還有仙人掌公園、龍德宮等等值得參觀的地方。
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的沙嘴地形,這道約近
建議欣賞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最佳時間點是下過大雨後,且天氣突然放晴的上午時段。火山熔岩流在距今1470萬年前湧出地表時因快速冷卻,受溫度差異和熔岩流均質等因素影響而收縮龜裂成五、六角形柱狀體,此現象稱為「節理」。
由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官邸整修再利用,館內保留當時的居室格局,並增添相關文物典藏,完整呈現澎湖開拓史、地理等主題展覽。
天后宮主祀媽祖,建於明萬曆20(1592)年,是全台灣廟史最悠久的媽祖廟,已列為國定古蹟。廟體建築與局部構件深具藝術造詣,廟中並典藏現存台灣最早的古碑「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」之古碑。另有清朝皇帝御賜的「與天同功」匾可供憑弔,俱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澎湖生活博物館裝載著澎湖人在這塊島嶼生活的鎏金歲月、對生活認同與未來想像,也是一座集教育、文化、觀光、休閒、論壇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博物館;是一處頗具教育意義及文化意涵的觀光休閒場所,值得前往一遊。
以菜園週邊海域規劃而成的漁業休閒園區,包含海岸邊紅樹林、與海上的海鱺箱網養殖、蚵田生態,四月前後還有候鳥過境,為一處賞鳥好去處。
山水沙灘以細緻潔白的砂質著稱,景緻優美。沿著海岸線鄰近的嵵裡沙灘海水浴場由珊瑚及貝殼碎片所組成,海水清淺,細沙平軟,適合戲水遊玩。
鎖港的四周沒有高山屏障,東北季風強勁,影響居民生活作息,加上為了指引海上作業的漁民能夠順利返回港內,於是仿照泉州開元寺的東西雙塔,在鎖港建立南北兩座石塔來鎮風煞守護鎖港,引領海上子民。
二崁建村已經百餘年,為西嶼鄉中部東側臨海聚落,全村姓陳,現有房屋約50戶,多以當地建材興建,傳統風貌相當完整,為國內第一個「傳統聚落保存區」以褒歌文化為其特色。
西嶼燈塔(漁翁島燈塔)座落於西嶼鄉外垵村,現存的銑鐵燈塔建於1828年是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,名列國定古蹟。
大倉嶼位於在澎湖馬公、白沙、西嶼等三島圍繞的內海中,有「澎湖內海之珠」的美稱。因漁業資源豐富如同魚類的大倉庫,故名「大倉」。退潮後面積擴增至3倍,潮間帶生態豐富。
中屯風力電廠有八座德製風力發電機組、每座高約68公尺,以360度旋轉發電,天晴時,可眺望員貝嶼、吉貝嶼、鳥嶼,風車也成為當地一個重要的地標與景觀。
許家村的建築保留澎湖傳統古厝的子孫巷、(石老)(石古)牆、牛車道,更有類似隘門防禦工事的巷路,其中許家村29號的建築更有精湛的裝飾壁畫跟建築特色欣賞。
水族館內部一樓以水族展示為主,展示種類涵蓋澎湖群島周圍
通梁村保安宮前,有棵超過300年的老榕樹,是澎湖最老綠蔭最大的神木。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樹蔭,將廟前空地圍出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,若是沒有仔細觀察,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。
中央街是澎湖地區最早開發的街道,也是全台第一處漢人的商業市集,而被稱為澎湖第一街,目前已由文建會分區劃定為歷史保存區。可參訪施公祠、萬軍井、水仙宮、四眼井等知名古蹟和景點,中央老街上屋舍多為清末中法戰爭後重建的樣貌,民國92年以舊跡重建方式改造成現貌與世人見面。
西瀛虹橋是一座長
吉貝石滬文化館位於吉貝遊客中心,館內彙集各種石滬相關文獻與漁具,並以油畫、沙畫與影片等介紹石滬文化,館外海堤處則立有一座石滬裝置藝術,供遊客觀賞。
錠鉤嶼分為大、小錠鉤嶼,全島主要由數座巨大海蝕柱所組成,變化多端的各式玄武岩地形,或傾斜或橫臥地成群發育形成的海蝕柱,贏得「海上小桂林」之美稱。「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」實施管制,在保留區範圍,未經申請核准不得登島。
鳥嶼東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,一直延伸到北岸,形成高聳的海崖,海崖下的海蝕平台,則呈現放射狀的玄武岩柱節理。北岸的玄武岩受到風浪的侵蝕,形成洋蔥球狀風化景觀,地形景觀豐富。
位於鳥嶼西南方,是座天然形成的沙洲島,形狀狹長,附近海域也是從事水上活動的熱門景點。每年4月至10月,沙洲上有為數眾多的保育鳥類燕鷗在此繁殖、棲息,東側沙洲目前已規劃4分之3面積作為海鳥保護區,是賞鳥者的天堂。
參觀外婆的澎湖灣主唱人-潘安邦昔日於澎湖的住宿地-篤行十村,近年由澎湖縣政府規劃成「眷村文化園區」,並開闢庭園步道及展覽休憩空間,成為澎湖旅遊最新的景點。
篤行十村始建於明治36年(1903),原本是日治時期「澎湖要塞司令部」與「澎湖島重砲兵大隊」的官舍群,戰後則改建為澎湖防衛部軍官眷村,並於民國95年11月時公告為澎湖縣歷史建築,是一處融合台、日兩國文化的眷村保留區。
本建築創建於1926(昭和1年)年,為日治時期的郵電所,在澎湖通信資訊史上具有歷史價值,且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。其入口屋頂的形式為切角頂,屋頂的出簷較大,下方有三角木架支撐。
跨海大橋主要聯繫白沙和西嶼之間,使得澎湖主要的島嶼之間可以接續,是澎湖地區重要的交通命脈,目之間可以接續,是澎湖地區重要的交通命脈,目前的長度為 2600 公尺,也是台灣最長的橋。
中社村位於望安島中央偏西的一個山凹內,因形成該村的兩個主要聚落大、小花宅中央有一處小丘,村人稱為「花心」,故中社舊名花宅。中社村由於人口外流情況相當嚴重,且外流的時間也甚早,為數不少的村民早在台灣光復之前即已搬遷,所以其大部分住屋並未如一般傳統住屋被拆除改建,它的聚落形式仍相當完整,大部分建築為保持相當良好的傳統三合院住屋,堪稱目前臺灣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濱海聚落。中社村住屋的總數有一百五十一座,然因未妥加維護,致嚴重損毀者甚多。2003年,「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」(WMF)公布世界100個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,中社村被列入守護計畫名單中,使得其維護工作受到政府積極的重視。
池西玄武岩柱位於西嶼鄉西海岸線的中段,標準的漁翁島層即位於此段海岸,柱狀玄武岩景觀也特別壯觀、多樣化。池西玄武岩柱位在池西漁港北邊,廢棄的九孔養殖場旁,向北延伸至大池村,是一條欣賞柱狀玄武岩良好的海岸線。此地玄武岩的顏色多為深黑色,向北漸漸轉為褐色;形狀變化多端,有直立、彎曲、倒臥、傾斜等。因為九孔養殖的關係,業者從柱狀玄武岩頂端排放出淡水,所以在玄武岩上長滿了綠色的青苔,形成一條綠色的小瀑布。
這口水井特別傳奇的地方是永遠水量豐沛,不曾枯竭,即使澎湖歷經許多次的大旱,這口水井依然湧出沁涼甜美的水,供給了澎湖居民使用,而據傳說,澎湖中央街舊名稱為大井街,也是因為這口井而命名的
七美嶼燈塔又稱為「南滬燈塔」,是澎湖群島最南端的燈塔,也是澎湖南方海域航行指標。塔身為白色,塔高
此古宅建於西元1920年代原陳氏家族所有,由在地人士合作完成。建築為門樓形式(八卦樓)、水泥屋瓦及紅瓦,室內特徵為半截堵砌石。
白坑地區因為珊瑚礁石灰石碎片、貝殼碎片等燒製石灰的原料豐富,一度成為「灰窯業的重鎮」,但因水泥業的興起,石灰的銷路大為萎縮,使得石灰窯變成夕陽產業,現在湖西鄉僅剩下白坑村的一、兩座灰窯廠勉強維持著時斷時續的生產,現菓葉村遺留下的灰窯遺跡是澎湖最壯觀的「古堡」。
鎖港石塔由南塔及北塔二者所組成,位於舊聚落北方,近三層樓高,石塔所在處原有一高起的小沙丘,為社里的靠山,因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漸消失,於是當地產生了一句諺語「鎖管港了一個山,豬母水了一個垵」,沙丘被吹到豬母水(山水)的港灣去了。
|